MOLLE系統簡史
相關圖片取自美國陸軍與維基百科,僅作為說明用
因為許多軍事,執法甚至戶外活動圈的朋友,都會接觸到這個由美軍開發的裝備結合/掛載方式,所以就讓我們來簡單地介紹一下,這套人稱MOLLE的模組化輕量裝備負載(modular lightweight load-carrying equipment, MOLLE)系統,從開發到演進的來龍去脈。
ALICE的後繼者
MOLLE系統是為了取代越戰時期的艾利斯—多用途輕量化個人裝備攜行(all-purpose lightweight individual carrying equipment,ALICE)而設計的。而在艾利斯問世之前,二戰甚至一戰時的士兵們是背著搭配鋼架的布包,平時就已經有相當的重量,更別提在淋雨或浸泡海水之後!而在1973年配發的艾利斯,雖然大幅減輕了背包的重量;但在人員長距離行軍後還是會覺得不適!
而當美軍要研發下一代取代艾利斯的系統時,他們列出的基本需求為:
1.戰術突擊面板(tactical assault panel,TAP):這是一組如圍兜般的胸掛背心,既可單獨使用,也能固定在其他裝備上。
2.背包:設計上是固定在抗彈背心的外側,容量須達到約32甚至64公升;為了能包括水袋,無線電甚至迫擊砲彈藥,最大負重須達27公斤。
3.水囊:塑膠製成,能盛裝約2.8公斤的液體,用來輔助水壺,作為行進當中的飲水來源。
4.模組化的包具:各種大小與形狀的袋體,能固定在背包與面板的外側,其用途為放置彈藥,信號彈,手槍,防毒面具甚至食物。
MOLLE的連接系統—PALS與衍生系統
許多人聽到MOLLE,也可能有部分網友知道PALS;但其實這兩個名稱是「一體」的,也就是說,前者是負載系統的名稱;而後者則是負載系統中固定包具用的連接系統(pouch attachment ladder system,PALS),也就是在MOLLE背心與背包外側車縫上去的耐用尼龍織帶:它們是將1英吋寬的織帶,以1吋的間距車縫在裝備外側;而每道車縫間的距離,則為1.5吋。
而包具或其他配件,則會經由整合的垂直織帶,交錯穿過水平的織帶,以這種穿插方式形成的多點架構,來維持連接的穩定,而包具即使在人員劇烈運動當中,也不會位移或脫落;至於垂直織帶末端,還有一個由美國陸軍納提克士兵系統中心(NSSC)所開發出來的快扣。而在這項設計在1996年取得專利,並於次年配發部隊後,像Tactical Tailor就生產了以聚合物製作的Malice夾片,除了不需要車縫在包具上以外,也可以固定在其他未採用PALS織帶的系統上。
要真正注意的是,MOLLE是整個系統(包含胸掛背心與背包等)的名稱;而連接各項配件的PALS織帶系統,其實在MOLLE之前就已經開發出來,只是沒有申請專利:因此我們時常提到的MOLLE設計,其實應該要稱為PALS系統或MOLLE織帶才是。
問題與修正
MOLLE系統在導入軍隊的初期,因為發生了一些問題而未被廣泛接受—除了早期的包具會因人員行動而搖晃,導致連接處的材質容易弱化甚至損壞,導致備用裝備會在任務當中脫落;另外則是背包架與腰帶的結合處,原先採取類似球型關節的設計,會在分離後敲打到士官兵的下背部,引發一些傷害!隨著這類問題的浮上台面與修正(例如每個包具至少要有兩條PALS織帶),才讓這套系統成為反恐戰爭後標準的負載系統:除了美國陸軍的MOLLE背包以外,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改良負載裝備(improved load bearing equipment, ILBE)系統內的背包,也採用同樣的固定方式。
MOLLE系統進入民間
在一位遊騎兵人員Rick Elder於退役後成立Beyond Clothing之前,因為在納提克參與特戰裝備的研發,所以見證了整套MOLLE系統從問世到修正的歷程;除了前述Tactical Tailor公司製作了Malice的夾具以外,Beyond的母公司—5.11 Tactical,也是將這套系統應用於民間裝備的推手之一。
除了將MOLLE織帶應用在許多產品上以外,5.11 Tactical還發售很多能與其相容的配件:例如其專利的SlickStick系統,便是以較軟的材料來製作包具上的垂直織帶,但同樣能穿插過PALS系統後,以快扣來固定。另外該公司還將魔鬼氈面與織帶整合,這樣除了能固定包具以外,也可以直接黏貼識別章記。
因此經由多家廠商的研改與推廣,MOLLE系統除了應用在軍警與戰術圈以外,如今連熱衷戶外活動和預防災變的民間人士,也能享受到它在多元應用上的便利;但千萬要小心,這就有些像兒童們玩的拼圖或模型:在你安裝完第一套裝備之後,就可能像上癮般,為了因新的需求與環境變化,無法自拔地繼續下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