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圖片中為模型裝飾彈,由左至右依序為9mm、.45、5.56mm、7.62mm、.50(.50僅供示意非HTTI承受防護範圍)
在談論到子彈與抗彈之前,我們可能得先要來看看,究竟子彈是如何造成人體的傷害?
殺傷的主因:動能
其實子彈或破片能導致的組織破壞或受傷程度,端視其所傳遞的能量而定;而動能的強弱,其實主要又受到子彈/破片質量,以及它的速度影響。一個最簡單的公式如下:
能量 = 1/2 x 質量 x 初速的平方
當然,這個算法是比較概略的:因為除了子彈變形會消耗掉一些能量以外,如果出現貫穿目標的情況,那也會有部分的能量隨著子彈穿出而離開人體(這時我們便需以子彈減少的速度,來換算出轉移至人體的能量)。當然,從上面的公式可以確定,對動能大小而言,初速是比較具決定性影響的條件(雖然它會因距離漸遠而降低);而至於初速快慢的判準,基本上會以音速(約為1100 fps)作為一個分界線:比它緩慢的低初速,通常會造成的傷害也較小;而比它更快的高初速,則能造成更為嚴重而顯著的傷害。
而影響子彈初速的一個關鍵,便是槍管的長度:這是由於當槍管越長時,子彈在其中因氣體擴張而持續加速的時間也越久(同樣的子彈,若在較短的卡賓槍內發射,其初速會低於在一般步槍內發射的初速)。假設一枚115喱(grain)的9mm彈藥,以353 m/s的速度飛出手槍槍口,那其能量約為467焦耳;但若是一枚60喱的5.56mm彈藥,卻以975 m/s的速度飛出步槍槍口,那其能量便會高達1854焦耳。更別提重達146喱的.308彈藥,即使其速度為823 m/s,其能量卻可高達3217焦耳,也就是一般9mm手槍彈能量的6.8倍之多!
而若單以能量別來分類彈道創傷,便可以概分為高能量創傷(動能大於1000焦耳),中能量創傷(250-1000焦耳間),以及低能量創傷(250焦耳以下)。不過除了子彈的速度以外,被擊中目標的組織密度/硬度也影響了能量的轉移:如骨頭這類較硬的組織,由於不易變形,因此會導致較大的能量傳遞,最後導致折斷甚至粉碎。假使穿過的是較軟的組織,則它們將會為子彈所擠壓/撕裂/劃傷,並形成一個(分別為持續性/暫時性)的腔室。